共计 209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场景分析
问题:在代理人因对方的欺诈行为签订合同的情况下,谁可以主张撤销权?
【案例】
A将出售其土地的代理权授予B,委托B全权处理与第三方C房地产公司之间的土地买卖事宜。随后,B与C签订了土地买卖合同。但是,B因C的欺诈而以不合理的高价完成了土地购买(或土地转让)程序。此时,A或B能否向C主张撤销该合同?
结论
- 只有本人A可以向C主张撤销该合同。
- 虽然受到欺诈的是代理人B,但代理人是在本人的名义之下签订合同,故该合同的效力归属于A。
- 根据日本《民法》的一般规定,当代理人因对方的欺诈(或胁迫)而订立合同时,撤销合同的权利在于本人而非代理人。因此,A得以基于C的欺诈行为主张撤销。
换言之,是否行使撤销权、是否维持该合同,都取决于A。代理人B虽然是直接遭遇欺诈的一方,但在代理制度下,其所为的法律行为的效果最终归属于A。
代理人受欺诈、胁迫、错误或虚假表示时的原则
1. 代理人因欺诈、胁迫或错误订立合同时
当代理人因欺诈、胁迫或错误而与第三方订立合同时,原则上本人可以主张撤销该合同。
- 例如,B作为代理人因对方C的欺诈产生重大误解,从而签下不利于本人的合同,此时本人A得以行使撤销权。
- 撤销的后果是一旦本人行使撤销权成功,该合同自始无效。
2. 代理人因虚假表示或心理保留订立合同时
当代理人因“虚假表示”或“心理保留”订立合同时,则可能出现合同无效的情形。
- 如果代理人与相对方之间存在意思表示不真实(如双方都明知仅作形式性表示)的情况,通常因“虚伪表示”而导致合同自始无效。
- 若仅是单方心理保留,则需具体情形加以判断。当仅在代理人一方存在心理保留而对方并不知情时,一般并不因此当然导致合同无效;但若对方也明知或共谋,则可能构成无效。
判断欺诈、胁迫等瑕疵的基准:民法第101条
日本《民法》第101条(代理行為の瑕疵)就“代理行为中的意思表示瑕疵及相关知识或注意义务”作了如下规定(概要):
- 当代理人向相对方作出意思表示,其效力因意思不存在、错误、欺诈、胁迫等而受到影响时,“是否存在该事实”应当基于代理人的状态来判断。
- 当相对方向代理人作出意思表示,其效力亦同理,“是否存在该事实”也应当基于代理人的状态来判断。
- 当代理人受委托从事特定法律行为(例如指名道姓地让代理人购买某处不动产)时,如果本人明知某种情形或应当知道该情形,则本人不得再以“代理人并不知情”为由来主张合同撤销或损害赔偿等。例如:A委托B购买C所有的建筑物,A已知该建筑物存在严重缺陷,但并未告知B。事后A不得以“B不知该缺陷”为由对C主张损害赔偿。
说明
- 在一般情况下,判断“欺诈或胁迫”是否成立,需要看代理人的认知与遭遇。换言之,代理人所遭受的欺诈即视为本人所遭受的欺诈。
- 若是“特定行为代理”且本人明知相关事实,则无法以“代理人不知”为由来对抗第三方。
相对方与代理人之间的欺诈、胁迫
当代理人因对方的欺诈或胁迫而做出不利于本人的意思表示时,本人可以撤销该合同。这与前述案例相一致。
反之,如果代理人对相对方施加了欺诈或胁迫行为,则相对方有权撤销该合同。至于本人是否知情,并不影响相对方的撤销权(相关判例对此有明确认定)。
常见情景与结论汇总
- 相对方对代理人实施欺诈或胁迫
- 结论:本人可以撤销合同。
- 代理人因虚假表示签订合同时
- 结论:在满足“虚假表示”构成要件时,本人可以主张合同无效。
- 代理人因错误订立合同时
- 结论:本人可以撤销合同。
- 代理人对相对方实施欺诈或胁迫时
- 结论:相对方可以撤销合同,无论本人是否知情。
总结
- 在代理关系中,代理人所实施的法律行为之效果最终归属于本人。因此,一旦代理人在第三方的欺诈、胁迫或错误下订立合同,尽管“直接受欺诈”的是代理人,但合同的撤销权或无效主张权仍属于本人。
- 判断“欺诈或胁迫”等意思表示瑕疵的基准,一般以代理人的主观状态为准,不过当本人明确指示代理人从事特定行为且本人明知(或应当知)相关情况,则本人不得再以代理人不知情为由来对抗第三方。
- 代理人若对相对方实施欺诈或胁迫,则相对方可以撤销该合同,这与代理人被第三方欺诈或胁迫时的情形相对称。
上述原则均以日本《民法》(特别是第101条)为基础,并结合判例、通说予以解释,适用于代理人订立各类民事合同的场合。若在实践中出现复杂情形,还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或判例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条文】
- 日本《民法》第101条(代理行為の瑕疵)
- 代理人が相手方に対してした意思表示の効力が意思の不存在、錯誤、詐欺、強迫又はある事情を知っていたこと若しくは知らなかったことにつき過失があったことによって影響を受けるべき場合には、その事実の有無は、代理人について決するものとする。
- 相手方が代理人に対してした意思表示の効力が意思表示を受けた者がある事情を知っていたこと又は知らなかったことにつき過失があったことによって影響を受けるべき場合には、その事実の有無は、代理人について決するものとする。
- 特定の法律行為をすることを委託された代理人がその行為をしたときは、本人は、自ら知っていた事情について代理人が知らなかったことを主張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本人が過失によって知らなかった事情についても、同様とする。